简介
覃塘毛尖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闻名的“冒尖”名茶。创制于1971年,1973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名茶,1978~1982年连续三次在全区名茶评比中夺魁。1982年在全国名茶评比中,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89年在农牧渔业部的名、优产品评比会上,以优异的品质再次跻身于全国名茶之林。
覃塘毛尖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区的平天山上,这里海拔高达1100米,山高林密,云雾缭绕,漫射光多、昼夜温差明显,溪水潺潺,空气湿润,紫页岩风化土深厚、肥沃、疏松,适宜茶树生长。
生存环境
产地位于平天山麓,海拔1100米,雨量充沛,日平均气温比平原地区低4℃~6℃,昼夜温差11℃~12℃。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pH值为5.5。优越的自然环境有利于茶叶中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的形成和积累。
品质特点
外形条索细直挺秀,白毫显露,色泽翠绿光润;内质汤色黄绿清澈,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匀嫩明亮。
功效
具有提神醒脑,解暑降温,生津止渴,消食解腻,健身减肥,防癌抗癌,延年益寿之功效。
荣誉
创制于1971年,1973年被列为广西区级名茶,1978~1982年连续三次在全区名茶评比中夺魁。1982年在全国名茶评比中,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89年在农牧渔业部的名、优产品评比会上,以优异的品质再次跻身于全国名茶之林。
茶树品种
覃塘毛尖选取从福建引进的福鼎大白茶嫩梢,春分茶鲜叶在3月上旬开采,到4月下旬结束,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采回的鲜叶经过精心挑选,选择长短、色泽均匀一致的芽叶,剔除紫芽叶、病虫叶等夹杂物。保持芽叶完整和新鲜。
加工方法
覃塘毛尖炒制技术精湛,全凭掌握高超炒制技艺师傅的双手,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法炒制而成。炒制工艺主要有鲜叶摊放、杀青、清风、揉捻、理条、烘干、筛选、复香等八道工序。其中高温杀青是保证毛尖茶色泽翠绿的技术关键。理条、复香是毛尖茶成形和增香的重要工序。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地形土壤状况:覃塘毛尖茶保护范围处于广西贵港市覃塘的平天山(主峰海拔1157.6米)、镇龙山脉,海拔高达1100米,山高林密,林木如盖,郁郁葱葱,云雾缭绕。土壤多以紫页岩、沙叶岩为成土母质的地带,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在3-4.5‰以上,土壤pH值在4.3-5.5之间,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2)水文情况:覃塘毛尖茶保护范围内河流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其中郁江为最大河流,其他主要河流5条,水力资源蕴藏丰富。区境内主要河流河道总长148.13公里,集水面积1092.1平方公里。全区地表水总量11.11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1.45亿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11.11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无污染,水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气候情况:覃塘毛尖茶保护范围地处气候为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温雨资源非常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13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 为10.7万卡/厘米2,年平均气温在23.9℃以上,大于或等于10℃的年积温为7313℃,昼夜温差11℃~12℃,昼夜温差明显,空气负离子高,氧气充足。年平均无霜期长达306天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79.5%,年降雨量在1500―2100mm之间,平均降雨量1650mm。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雨量少。温度、光照、降雨等条件十分有利于覃塘毛尖茶特色品质的形成。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覃塘毛尖茶】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覃塘毛尖茶 小编为您整理覃塘毛尖茶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