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兰考红薯,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兰考红薯,原产于美洲,清乾隆年间引进河南,在开封种植大约有200余年的历史。兰考红薯薯块整齐,纺锤形,大小均匀,薯皮紫红光滑,色泽鲜亮;鲜食质脆味甜,熟食香味浓郁。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兰考红薯”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产地
兰考红薯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地域范围,覆盖兰考县境内堌阳、考城、南彰、红庙、谷营、坝头、孟寨、葡萄架、闫楼、小宋、仪封、许河12个乡(镇),涉及台棚、方店、董庄、长胜、大胡庄、万土山、郝场等250个行政村;保护范围地理坐标是东经114°47′31.42〞~115°15′8.45〞,北纬34°47′10.98〞~35°01′3.46〞,东西长46.7公里,南北宽22.6公里。
品质特点
兰考红薯薯块整齐,纺锤形,大小均匀,单薯重150克到300克,薯皮紫红光滑,色泽鲜亮;鲜食质脆味甜,熟食香味浓郁,甘甜可口,肉质细腻、绵软无丝。
生产情况
民国初期,红薯种植面积不足1.33万公顷,1936年增加到31.10万公顷。
1984年,开封市郊区红薯种植面积10万亩,总产400万公斤。
2017年,兰考红薯种植产品荣誉面积20000公顷,总产量75万吨。
荣誉认证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兰考红薯”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历史起源
红薯原产于美洲,乾隆二十年(1755年)引进河南,兰考种植红薯大约有240余年的历史。
清乾隆九年(1744年)陈宏谋《培远堂偶稿》和清《金薯传习录》中记载开封有种植红薯的记录。
民国27年(1938年),日伪时期开封农事试验场曾将冲绳100号、农林4号护国薯等品种引入河南,并进行试验示范。
1949~1952年,曾将国内外30余个红薯品种进行观察,其中冲100号、农林4号表现较好。1953年~1955年进行了红薯黑斑病防研究。1955年进行了红薯与月光花嫁接试验。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兰考红薯】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兰考红薯 小编为您整理兰考红薯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