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倭井潭硬糕最早是当年戚继光抗击倭寇时将士的干粮。用历代流传下来的祖传秘方精心制作而成。因其加工精细,鹅黄色中透着莹亮的白,入口香甜,不粘不坚,软硬适中,畅销江闽沪等沿海。倭井潭硬糕始产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畅销江浙闽沪沿海一带的地方传统名糕。
产地:舟山
主料:优质糯米、芝麻、精白糖
制法:经过炒、磨、拌、扦、蒸、焙等多道工序,用历代流传下来的祖传秘方精心制作而成。
特点:加工精细,鹅黄色中透着莹亮的白,入口香甜,不粘不坚,软硬适中,畅销江闽沪等沿海。
历史起源
倭井潭硬糕来历之一
据舟山市史志办提供,倭井潭硬糕究竟始于何年无考。但最迟不会晚于清康、乾年间,因为清康熙年间,岱衢洋已成为大黄鱼的中心渔场,一年有两个鱼汛,夏汛捕产卵鱼,秋汛捕桂花黄鱼,渔民除定海县境内的外,还有来自宁波、台州等地的,数千条渔船,一部分停泊东沙角,一部分停泊长涂港。每鱼汛,渔场后勤供应业,包括酒馆饭店,糖果糕点等等的经营者也接踵而至,制作供应硬糕便是其中一业,据传,最初到长涂倭井潭来做硬糕的都是黄岩、温州的农民,他们趁渔民的船只,随汛来,随汛归,向倭井潭居民租房既作工场,又作商点。
硬糕系由糯米为主料制成,先将糯米炒熟磨粉,掺入适量的白糖和芝麻,然后倒入木格子盒内压实蒸熟,再倒出焙干,焙至两面黄亮即成。硬糕吃起来硬而脆,脆而香,又耐饥,类似当今的压缩饼干。
渔民在海上捕鱼非常辛苦,有时顾不上烧饭,便买些硬糕充饥,鱼汛结束时,还卖些硬糕带回家,年复一年,倭井潭的硬糕业越来越兴旺,台州、温州等地来的业主也逐渐在倭井潭定居,到清光绪年间,就有林万顺等3家硬糕点常年经营,民国时期的鱼汛旺季,倭井潭的硬糕店达20余家,业主们用像说书人的堂木似的硬糕,边敲击着边吆喊:“喂,正宗的倭井潭硬糕,不硬不脆不要钞票,”引得非买几包尝尝不可,于是,硬糕随渔船流到浙江沿海各地,名气越来越大。
倭井潭硬糕来历之二
自16世纪40年代以来,盘踞在双屿港一带的葡萄牙殖民头子裴利亚的儿子贝留拉,也经常勾结海盗进行杀人越货抢劫活动,扰乱当地的社会秩序。
鉴于浙江沿海外患日益严重,明朝统治者于1547年派朱纨为浙江巡抚,兼督浙江和福建的海防军务,厉行海禁。1548年,朱纨率军主动进攻盘踞在双屿港的葡萄牙海盗,葡籍海盗依靠精良武器小分队流动作战负隅顽抗,后来由于明军人多,奋勇作战,大获全胜,海盗、奸商被击毙、溺死及俘获达几百人。明军将葡人修建的教堂、房屋等20余间及27艘商船放火焚毁,葡人在岛上经营数年的巢穴被一举荡平。
朱纨虽然在与殖民者的屡次战斗中获胜,但由于他推行了严厉的海禁政策,禁锢了一切对外贸易,因而遭到豪门贵族和一批商人的反对,再加上朝廷贪官轻信一些诬告。最后,朱纨被免职候审,他因此愤而自尽。
朱纨死后,朝廷不再设海防巡视大臣职位,沿海防御松弛。1550年至1558年期间,葡萄牙等国走私商人、海盗又在浙江、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卷土重来。如1552年,倭寇在明朝奸商汪直的勾结下,占据了当时宁波府地势险要的一些岛屿港口(如岱山长涂港等),激起了渔民的反抗,百姓与倭寇争水的斗争此起彼伏,一直到戚继光削平倭寇,水潭归还人民为止。
后来,长涂“三姐妹礁”的传说和“倭井潭”、“倭井潭硬糕”名称变成是历史的见证。1958年,长涂人民为纪念戚继光抗倭而立“倭井潭碑”以作纪念。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舟山长涂倭井潭硬糕】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