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美食特产榜 > 正文

踅面

时间:2024/9/16 18:03:53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合阳踅面[xuémiàn],也有写作“旋面”的,据说发源于秦汉时期,是渭南合阳独有的传统特色面食,中国最古老的方便面。“踅”在关中方言里有“转来转去”的意思,而踅面从和面、摊饼到下面、捞面甚至放调料的每一个程序,都有“踅”的动作在里边,踅面筋道耐嚼,耐饥抗饿,出门在外,便于携带,不但名字奇特,还出奇的好吃,位居陕西渭南名吃十大排行榜前列。踅面放入做法简单,在沸汤中一烫,便完全熟了。或干捞、或带汤,悉听尊便,需要手再用笊篱捞一些鱼儿粉,然后调上大油、大油辣椒、清油辣椒、盐、醋、蘸一点花椒面,撒一点葱花或韭菜花,便可食用了。

    一、踅面

    • 踅面是陕西华阴特色小吃,也是当地人极为偏爱的风味小吃,是华阴著名的传统小吃。
    • 踅面主成分是粗粮,做成面条后可即食,吃时把水烧开,再放少许盐,以防面入锅中变粘。
    • 在沸汤中一烫,便完全熟了。
    • 或干捞,或带汤,悉听尊便,需要手再用笊篱捞一些鱼儿粉,然后调上大油(白油)、大油辣椒(红油)、清油辣椒、盐、醋、蘸一点花椒面,撒一点葱花或韭菜花,便可食用了。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说起来,这个“踅”字也是有一段故事的,“踅”字本身是个冷僻字,清代合阳有人编了一本《土音杂字》,出于好心,找了一个古音又读“xué”的“页”字来为“踅”字注音。但不想知知道这个古音的人实在太少了,结果弄巧成拙,大家都按本音读“yè”,而没有人读“踅xué”,外地人到合阳更是按字读音,这样一来,便把“踅面”弄成“页面”了,实在是一大误会。

    踅面原产地在合阳,相传西汉高祖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04年,淮阴候韩信在合阳黄河边的夏阳渡用木罂渡军活捉河东魏王豹,为了解决10万大军吃饭问题发明了踅面,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吃着踅面,再想想这个关于踅面起源的典故,就知道当年韩信怎么发明出踅面作为行军打仗的饭食。一是踅面劲道。厚且筋大,吃在嘴里耐嚼,咽在肚里耐饥。二是味醇。吃踅面时除了盐、味精等其它常用调料外,要拌以猪油和辣子,所以吃起来油香浓郁,辣味悠长,两者都能增进食欲。三是方便。这与踅面的做工有关,我曾见过做踅面的过程,先是和面,在一个很大的瓷盆里倒进面粉和适量水,用一根粗木棒顺着同一方向搅,搅得稀稠匀当了,舀一勺子倒在一张直径差不多有2尺多的大铁鏊中心,再用半月形的木踅子从鏊心向四周一圈一圈旋着刮开摊平。据说踅面的名子就是由那个半月形的木踅子而得的。但街上也有把“踅面”写作“旋面”的,想必也与一圈一圈地旋着刮摊有关。烙熟后一张张搭在外面凉冷,再切成宽窄与薄厚相当的条形,码得整整齐齐,这样能保质三、五天,吃时只需在开水锅里滚一下即可。相对于其他饭食,踅面的三个特点都更有利于行军打仗,汉高祖能稳坐天下,其中也有踅面的一份功劳。

    如今,社会发展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踅面也稍有讲究了。踅面都在小饭馆里卖,且大多同时经营面皮、米线等其他小吃,也不再现场直播,而是前堂用餐,后面都隔了操作间。桌凳也换成了青一色的专用于餐馆的高桌、高凳。人们也更不用象行军打仗那样,在吃饭上计较时间长短,何况超市里各种各样的方便面让人能挑花眼。但踅面仍然受人青睐。自己没有在合阳呆过,不知踅面的故乡合阳人是不是非常爱吃踅面。而在华阴,我所熟知的人没有不喜欢踅面的。用餐时分,随便走进哪个踅面馆,都几乎座无虚席,食者无论男妇老幼,不分尊卑贵贱。不仅小摊小店里有,星级宾馆饭店里踅面也是食谱里小吃的代表品类,每宴宾客,华阴人必以踅面为特色小吃待之。不仅如此,我还听说一些远离家乡在外地干事的华阴人一旦回澄,顾不上奔家里,先要到街上找一家踅面馆,饱餐一顿久违的踅面,平日里和同事们出去吃饭,他们也常常以踅面为首选,有时候即使一块儿享用其他饭食,当中必有人叹曰:哎呀!好些日子都没有吃踅面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踅面虽生在合阳,但也在华阴扎了根,而且这根扎在了华阴人的心里,让在外的游子魂牵梦萦,让几乎所有的华阴人都有一个共同的饮食爱好,在华阴若要论起饮食文化来,我看华阴踅面当是首选的饭食之一。

    制作方法

    踅面用荞面做成,分为磨面、和面、摊面、切面、下面五道工序。首先把荞麦拣净淘好,磨成细面。和面时要用能装四五十斤的大瓷盆,在面粉里添上水,用一根粗木棒顺同一方向搅拌,这是关键的一环,必须稀稠得当,搅拌均匀。面糊和得好,摊出的面才能好。陕西人做面讲究自己动手,去市场里买压好的面条是会给鄙视的,所以压面机在陕西一直销量有限,卖踅面的人讲究自已动手,把荞麦拣净淘好,磨成细面。和面时要用能装四五十斤的大瓷盆,在面粉里添上水,用一根粗木棒顺同一方向搅拌,这是关键的一环,必须稀稠得当,搅拌均匀。面糊和得好,摊出的面更好。摊面用的是物制的铁鏊,重达40余斤,直径二尺多。舀一勺和好的面糊倒在鏊中心,用半月形的木踅子划开摊平,据说“踅面”即由此得名。稍顷,待一面受火变硬翻过来烘烤另一面,烙到七八成熟,叠在一起,折成四折,用刀切成细丝,讲究切成的宽窄和面饼薄厚一样,四棱见线,才显功夫。切好的面码在木箱在里备用。吃时把水烧开,再放少许盐,以防面入锅中变粘。抓一把切好的面投入锅中,用筷子须锅一搅,便可捞起。外地人见状总怀疑这面是否变熟,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在鏊上已烙至七八成,再在沸汤中一烫,便完全熟了。或干捞,或带汤,悉听尊便,须手再用笊篱捞一些鱼儿粉,然后调上猪油(白油)、大油辣椒(红油)、清油辣椒、盐、醋、蘸一点花椒面,撒一捏葱花或韭菜花,便可食用了。

    食用须知

    吃踅面时猪油必不可少,荞面调上猪油,才软和好吃。外地人一是嫌荞面看起来黑,其貌不扬;二是怕不熟;三是对红油辣椒望而生畏,但若吃上一碗,便觉味美可口,咬到嘴里筋,吃到肚里香,方知合阳人为什么对踅面感情极深。合阳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喜食踅面,上会赶集,少不了两碗踅面,一个个吃得满嘴红油,即使是穿着入时的大姑娘小媳妇也丝毫不觉难为情,反而却觉得这才吃出味儿来了。逢到过春节,许多家都是专门订做几十斤,准备好红油辣椒,以便招待亲朋好友;碰到接待外地来客,踅面更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

    制作好的踅面好比方便面。吃时在开水锅浸泡两分钟,捞出,放进碗里,加少许粉鱼,调盐、醋、葱花、花椒面,再淋上辣椒油及熟猪油即成。粉鱼讲究用绿豆粉制作,这是最好的。用小麦面、玉米面也行。但通常多用红薯面制作粉鱼。合阳盛产优质红薯,干甜适口,制作粉鱼也不错。合阳人吃踅面,喜欢多放辣椒油和猪油,这样,吃起来,又绵,又润,又辣,香味浓烈,颇觉过瘾。也可以伴着喝一碗粉鱼汤。有干有稀,符合卫生营养要求。而且荞麦又有清热利尿之功效,当地群众在原来简单食用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改进,把大饼切成细条,吃时在锅里稍煮,捞出来加上调料,更加好吃。

    在合阳各地都可以吃到踅面,坊镇踅面被称为正宗,高手辈出,每逢集日,数十家踅面各呈民彩。近半个世纪来则以田茂林的踅面最为出名。

    炒踅面更是做为一盘美味菜肴出现在豪华酒店的菜谱里。东门大酒店张师傅做的炒踅面五彩斑斓,酥润可口,韵味悠长,嚼到嘴里筋,咽到肚里香。“长寿菜”——炒踅面:龟寿延年(老人过寿时,一只千年寿龟栩栩如生昂首在你的面前);富贵满园(中年人过生日时,一朵牡丹花盛开在你的生命里);太阳花开(孩子过生日时,一朵太阳花灿烂在你的心田)。

    炒踅面做法很简单。用料:干散的踅面、鸡蛋、辣椒、卷心菜、西红柿等蔬菜。把熟油热至4、5成,先倒入葱姜蒜爆炒,再放入花椒面、辣椒面,接着放入黄豆芽、红、绿辣椒丝炒至7、8成,最后倒入踅面,加高汤翻炒装盘。

    踅面一年四季都能进食,“夏吃解乏困,冬食驱冷寒”,荞面能消暑利尿,有解乏除湿的药效,常吃可以降血脂,平血压,治便秘,调胃润肠,既治病,又保健,可谓是“长寿面”。随着人们对荞麦天然保健作用的认识,踅面必将风靡全国,走向世界。

    踅面是家乡的味道,是家乡人儿时的“情结”。犹记儿时跟随父母去赶集的情景,口馋,总想吃点什么,父母便带我们姐弟踅过来,踅过去,最终还是停到最便宜的“踅面”摊前一饱口福。农民的父母亲穷啊,买不起时更多的时候许诺下次赶集时让吃碗踅面——儿时的“奢侈饭”,因此长大了,有钱了,可还是惦记儿时的“踅面”,就是走出去多少年,走出去多么远,仍然惦记。它已经深深地在家乡人的心里扎了根,让在外的游子也魂牵梦萦。走,咥踅面哈。离家的游子或者在外打工的一旦回家,路过街上先找一家踅面店,咥两碗家乡的踅面,饱餐一顿。平日里和同事们出去吃饭,也常常以踅面为首选,有时候即使一块儿享用其他饭食,当中有人必叹:哎呀!好些日子都没有吃踅面了。

    踅面好,好踅面。到了合阳吃踅面。你一碗,我一碗,吃到肚子真真馅……街头巷尾《踅面香香》的童谣时时在耳边响起……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踅面】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踅面 小编为您整理踅面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美食特产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