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藏族扎木聂弹唱

时间:2024/11/21 21:24:59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札木聂”又叫六弦琴,藏族传统的弹拨乐器。主要流传于拉萨、山南、阿里、拉孜(巴谐)、萨迦 、昂仁、定日等地。藏语可译意为“美妙悦耳的声音”, 是民间歌舞堆谐、囊玛和札木聂弹唱的主要伴奏乐器。亦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自娱自乐。扎木聂弹唱广泛流传于青藏高原,是青海藏族聚居区影响较大,流传久远的弹唱艺术。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扎木聂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藏族弹拨乐器。藏语"扎"是声音,"聂"为悦耳好听之意,"扎木聂"意为悦耳的琴声。 现代藏族社会的历史,在民族语言、音乐、演唱、舞蹈动作上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2008年06月07日,藏族扎木聂弹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Ⅱ-131
  • 申报地区: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详细介绍

相关项目

1、藏族扎木聂弹唱(青海省),编号:Ⅱ-131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3)保护单位:海南州文化馆
2、工布扎念博咚(西藏自治区),编号:Ⅱ-131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林芝市

历史渊源

札木聂:又称“木聂”或“占木聂”。(音zang或cang)族较古老的弹拨乐器。历史悠久,广泛流传于(音zang或cang)族地区。因有六条琴弦,汉族称为“(音zang或cang)族六弦琴”。音色浑厚、响亮,是西(音zang或cang)古典歌舞囊玛和民间歌舞堆谢的主要伴奏乐器,也用于独奏。

(音zang或cang)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早在1300多年的松赞干布时期以前,就有了较完整的歌舞。札木聂于唐代从内地传入西(音zang或cang),从古代壁画上,可见到既有用手拔弹的札木聂,也有用弓拉奏的札木聂。

《辞海》:“札木聂,……形制大小个一,琴身木制,共鸣箱似切开的葫芦状,以蛇皮或羊皮蒙面,琴杆较长,无品,张六弦,相邻两弦各为一组,分三组,按四度关系定弦”。

艺术特色

“扎木聂弹唱”广泛流传于青藏高原,是青海藏族聚居区影响较大,流传久远的弹唱艺术。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扎木聂”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藏族弹拨乐器。藏语“扎”是声音,“聂”为悦耳好听之意,“扎木聂”意为悦耳的琴声。扎木聂为四度关系音域琴,有三弦琴、四弦琴、六弦琴和八弦琴等种类。

扎木聂弹唱以独有的艺术形式记录了近、现代藏族社会的历史,在民族语言、音乐、演唱、舞蹈动作上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充分体现了近现代藏族社会的人文精神、艺术品格、生存状态和社会风貌,在文化人类学、民族艺术学、民族宗教学方面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藏族扎木聂弹唱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扎木聂介绍

扎木聂,又称扎年。藏族弹弦乐器。因其设六弦,故又称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据藏文史书《红史》载,扎木聂于唐代从内地传入。用红木、核桃木或檀香木制,全长108厘米。音箱为半葫芦形,长29厘米,上部较小呈棱形,下部较大呈椭圆形,蒙山羊皮或獐子皮。琴杆细长,指板无品。琴头向后半弧形弯曲,六轴分列两侧,顶端雕刻成龙头或无饰。常用于歌舞和弹唱伴奏,也用于器乐合奏或独奏。独奏曲目多为歌舞伴奏曲,有《阿妈勒火》、《达娃雄奴》和《耶几长木》等。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藏族扎木聂弹唱】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藏族扎木聂弹唱 小编为您整理藏族扎木聂弹唱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