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美食特产榜 > 正文

河鲀

时间:2024/9/16 0:47:29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河鲀,俗称“河豚”,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河鲀体呈圆筒形,有气囊,遇到危险时会吸气膨胀,一般体长在25—35厘米!河鲀的食性杂,以鱼、虾、蟹、贝壳类为食,亦食昆虫幼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高等植物的叶片和丝状藻类。在生殖洄游期间一般很少摄食。中国《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河鲀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捕获的有毒鱼类,如河鲀鱼应拣出装箱,专门固定存放”,所以,河鲀鱼还是不吃为好。仅有少数人是拼死吃河鲀,但多数人是因不认识河鲀鱼而不小心吃了引起中毒。

  • 中文学名: 河鲀
  • 拉丁学名: Tetraodontidae
  • 别称: 河豚,气泡鱼,吹肚鱼,气鼓鱼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纲: 辐鳍鱼纲
  • 目: 鲀形目
  • 科: 鲀科
  • 属: 东方鲀属

一、河鲀

  • 河鲀,为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俗称河豚。
  • 河鲀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海洋的中、下层,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当遇到外来危险时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
  • 河鲀肌肉洁白如霜,肉味腴美,鲜嫩可口,含蛋白质甚高,营养丰富。
  • 亚洲的日本、朝鲜及中国均极喜爱吃河鲀
  • 食用河鲀肉,除品尝其鲜美外,还有降低血压,治腰腿酸软,恢复精力等功能。

二、河鲀

河鲀,为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俗称河豚。

自古以来中国食用的河豚皆生息于河中,因捕获出水时发出类似猪叫声的唧唧声而得名河"豚"。

河豚是一种有趣的动物,受到刺激时外表会出现很多小刺,雄性河豚通过将它们的小鳍状物拍打在沙子上并用鼻子轻轻推动地板来制造图案结构吸引配偶。

这种可爱的生物交配后会一直在一起直至死去。

男士向女士献殷勤时,他们通常会献上一束鲜花。

生活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淡水豚亚河鲀也不例外,只不过,它们不送鲜花送水草。

详细介绍

常见种类

虫纹东方鲀

鉴别特征:背腹面均光滑无棘,体背面灰褐色,具虫纹状白色花纹,胸斑小,其周围白色花斑状,体侧下方具一黄色纵带。全长30厘米左右,小型种。

毒性:筋肉、皮、卵巢均有毒。

横纹东方鲀

鉴别特征:背腹及体侧密布细小棘,体背深褐色,具多条细浅色横带,体侧下方具一黄色纵带。全长25厘米,中小型种。

毒性:筋肉、皮、卵巢均有毒。

铅点东方鲀

鉴别特征:背腹面均具弱小棘,体背黄褐色,具浅色小斑点,5~6条深褐色横带,体侧下方具一条黄色纵带。全长25厘米,小型种。

毒性:筋肉、皮、卵巢均有毒。

月腹刺鲀

鉴别特征:全背部及腹部面具强小棘,体背褐绿色,尾鳍灰褐色或黄色,月牙形。全长达50厘米,中型种。

毒性:筋肉、皮、卵巢均有毒。

红鳍东方鲀

红鳍东方鲀(Fugu rubripes)隶属于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因体形似“豚”,常在河口捕到,故江、浙一带俗称“河鲀”,北方俗称艇巴,南方称之龟鱼。红鳍东方鲀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的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沿海。我国沿海共发现有17种东方鲀分布,红鳍东方鲀是个体最大、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之一。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高、营养丰富,素有“鱼类之王”的美称,深受广大美食家喜爱。

暗纹东方鲀

暗纹东方鲀身体长椭圆形,前部钝园,渐向尾部狭小。口小,端位,横裂,上下领各具2个板状牙齿(同人的牙齿形状),唇发达,咬合力大,细裂,鳃孔小,侧位,为一弧形裂缝。眼小,可闭合,侧上位。鼻孔1对,显著。背鳍靠后,与臀鳍几乎相连。无腹鳍,尾鳍平截,后端灰褐色。侧线明显,每侧2条,分别位于背腹侧。其全身无鳞,头部、体背及腹部均披小刺,小刺为倒钩刺。体背及上侧部具灰揭色横带纹4~5条,下侧及腹部桔淡黄色至白色。胸鳍上方及背鳍基部各有一块黑斑,臀鳍黄色。体色随体长及环境水质稍有变异。

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和东海。朝鲜也有分布。

江苏南通中洋集团养殖的中洋河鲀就是暗纹东方鲀。

刺鲀

为热带海藻和珊瑚礁附近生活的底层鱼类。肉食性,以坚硬的珊瑚、贝类、虾、蟹等为食。为热带海藻和珊瑚礁附近生活的底层鱼类。平时,刺鲀身上的硬刺平贴在它的身上,看起来与别的鱼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当它遇敌时,它立即大口吞进海水,强大的水压使全身胀大2~3倍,倒下的硬刺也竖立起来,形成一个大刺球,让敌人无法下口。刺鲀只有肝脏有剧毒。

绿河鲀

绿河鲀又叫潜水艇、金娃娃、狗头、鸡泡鱼,属于鲀科观赏鱼,可以叫做斑点-绿色-河鲀。学名Tetraodon nigroviridis。在野生环境中可以长到17厘米,但在水族箱中通常长不到那么大,市场上出售的多在5厘米左右,是热带观赏鱼中很受欢迎的鲀科观赏鱼,与河鲀属于一个品种,幼体无毒(约3厘米左右),成体有毒。

黑斑叉鼻鲀

黑斑叉鼻鲀(Arothron nigropunctatus),俗称狗头、污点河鲀,是辐鳍鱼纲鲀形目四齿鲀科的一种鱼类,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区,西起红海、非洲东岸,东至社会群岛,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

星斑叉鼻鲀

又称模样河鲀,为鲀科叉鼻鲀属的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及印度洋、西达红海西北端的苏伊士港、西南达非洲南端伊利莎白港以西的克奈斯那、往东经印度及马来半岛诸海、到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台湾岛,包括南海等海域,属于热带海洋底层鱼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毛里求斯。此种鱼有毒,主要生活区在珊瑚礁或岩礁的沙地上,在沙地挖凹窝栖息,单独出没,不会成群,最长可以达到120厘米。

白点叉鼻鲀

为鲀科叉鼻鲀属的鱼类。分布于菲律宾至太平洋中部夏威夷和社会群岛、北至日本以及西沙群岛海等,属于暖水性鱼类。其卵巢和肝脏有毒。

菲律宾叉鼻鲀

又称线纹叉鼻鲀,俗名黑线气规、条纹河鲀、规仔,为辐鳍鱼纲鲀形目四齿鲀科的一种。体呈圆筒形,被覆由鳞片特化的细棘;口小。鱼体背部为淡黄或淡棕色,具8~20条深褐色纵纹;腹部乳白。尾鳍圆形。

生长与分布

河鲀在我国资源极为丰富,中国沿海产54种,年产量约达300~400万吨,沿海一带几乎全年均可捕获。在长江、珠江则在春、夏之间出现汛期,为沿海及江河中下游的主要渔业对象之一。在我国,从辽宁至广东沿海共生活着30多种河鲀,其中的暗色东方鲀进入长江、珠江等水系的中、下游。

形态及特征

河鲀,俗称“河豚”,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河鲀体呈圆筒形,有气囊,遇到危险时会吸气膨胀,一般体长在25—35厘米!上下颌骨与牙愈合成4个大牙板,背鳍1个,无腹鳍。无鳞或有小刺。全体椭圆形,前部钝圆,尾部渐细。吻短,圆钝;口小,端位,横裂。上下颌各具有2个板状门齿,中缝明显。唇发达,下唇两端向上弯曲在上唇的外侧。眼小,鳃孔小,为一弧形裂缝,位于胸鳍的前方,体表密生小刺。背鳍位置很后,与臀鳍相对;无腹鳍;尾鳍后端平截。体背灰褐,体侧稍带黄褐,腹面白色;体背、侧面的斑纹随种类不同而各异。种类很多,大部分生活在海中,但在淡水及海、淡水汇合处也可发现。它们在水中吹动水和空气,使泥沙飞起,然后捕食躲在沙中的生物。牙齿和颌骨很坚硬,可以咬碎极硬的贝壳。

生活习性

洄游

每年3月由外海游至江河口的咸淡水区域产卵。唯有暗色东方鲀(Fugu obscurus ,英文名:Obscure puffer)一种成群溯河进入淡水,5~6月在江河中有产卵;怀卵量一般在4~5万粒间。秋季水温下降,开始降河,和其它种类一样游向深海区,12月初返回深海区越冬。当年出生的幼鱼在江河或通江的湖泊中生活,到翌年春才回到海里,在海里长大至性成熟后再复进入江河产卵。进入长江的河鲀于4~6月,在中游江段或洞庭湖、鄱阳湖中产卵。

食性

河鲀的食性杂,以鱼、虾、蟹、贝壳类为食,亦食昆虫幼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高等植物的叶片和丝状藻类。在生殖洄游期间一般很少摄食。

自卫

河鲀的体型浑圆,主要依靠胸鳍推进。这样的体型虽然可以灵活旋转,速度却不快,是个容易猎取的目标。因此,河鲀演化出了迥异于一般鱼类的自卫机制。河鲀受到威胁时,能够快速地将水或空气吸入极具弹性的胃中,在短时间内膨胀成数倍大小,吓退掠食者。棘鲀科的刺河鲀身上甚至带有刺,膨胀时全身的刺便会竖起,令掠食者难以吞食。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河鲀】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河鲀 小编为您整理河鲀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美食特产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