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美食特产榜 > 正文

薄荷糕

时间:2024/9/16 23:04:57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薄荷糕是以薄荷为制作主料的糕点,也是上海很有特色的传统糕团点心,清代《调鼎集》就记载了薄荷糕的制作方法,是将镶粉中间挖一个塘,加入白糖,薄荷香精及冷水,拌和擦透后用16眼筛筛成糕粉,用模子制成生糕坯,置旺火上蒸成。薄荷糕是上海著名的夏令特色佳品,其颜色碧绿通透,口味属于清香味,吃起来又凉爽可口,一直深受食者的喜爱,夏天消暑吃最合适不过了。

    一、薄荷糕

    • 薄荷糕是中国沪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糕点菜式之一,以薄荷为制作主料,薄荷糕的烹饪技巧以蒸菜为主,口味属于清香味。
    • 夏天是薄荷糕最畅销的季节,外观洁白如雪,上面还有星星点点的绿色,那便是薄荷了。
    • 薄荷糕是糯米粉里拌着些许的薄荷粉,点缀着红绿丝。
    • 甜甜的,凉凉的,吃完后嘴巴就像刚刷过牙一样,口气绝对清新。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类别:上海菜 滋阴食谱 补气食谱 消化不良食谱

    工艺:蒸

    口味:清香味

    食用:早餐中餐晚餐零食

    口感:糕色淡雅,凉爽可口,为夏令消暑佳品。

    主料:糯米2500克 粳米2500克

    调料:白砂糖1250克 香精1克

    功效:清凉,疏风散热,清咽利喉。

    夏天是薄荷糕最畅销的季节,外观洁白如雪,上面还有星星点点的绿色,那便是薄荷了。薄荷糕是糯米粉里拌着些许的薄荷粉,点缀着红绿丝。甜甜的,凉凉的,吃完后嘴巴就像刚刷过牙一样,口气绝对清新。

    食用价值

    糯米: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索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粳米:粳米米糠层的粗纤维分子,有助胃肠蠕动,对胃病、便秘、痔疮等疗效很好;粳米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少高血压的机会;粳米能预防糖尿病、脚气病、老年斑和便秘等疾病;粳米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含量都比较多,多吃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几率;粳米可防过敏性疾病,因粳米所供养的红细胞生命力强,又无异体蛋白进入血流,故能防止一些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

    制作方法

    做法一

    1.将糯米,粳米搀和淘净,静置(夏季1小时,春秋季2-3小时,冬季4小时,中间需喷一次水),至米粒发酥,用手旨能捻碎时,上磨磨成粉,用32眼铜丝筛筛过,便成镶粉。

    2.将磨好的粉放在案板上,中间挖一个塘,加入白糖,薄荷香精及冷水750克,拌和擦透后用16眼筛筛成糕粉。

    3.取33厘米见方的蒸热一块,上铺洁净湿布,再架上活络方框(高2.5厘米,内33厘米见方),并按框架上永定的标志横划两刀,直划三刀,割成长11厘米,宽8厘米的生糕坯12块,如此反复将其余糕坯制完。

    4.将生糕坯,模子连同蒸垫放入笼屉,置旺火上蒸约10分钟即成。

    做法二

    材料:绿豆500克,糯米500克,薄荷叶15克,白糖25克,桂花少许。

    做法:

    取绿豆500克煮至烂熟,加入切碎的薄荷叶15克、白糖25克和少许桂花做成馅备用,再把糯米500克焖熟,晾凉。然后用糯米饭包馅,用木槌压扁即成。

    食用须知

    糯米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都能食用

    1. 适宜体虚自汗、盗汗、多汗、血虚、头晕眼花、脾虚腹泻之人食用;适宜肺结核、神经衰弱、病后产后之人食用;

    2. 凡湿热痰火偏盛之人忌食;发热、咳嗽痰黄、黄疸、腹胀之人忌食;糖尿病患者不食或少食;另外由于糯米极柔黏,难以消化,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老人、小孩或病人更宜慎用。

    粳米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一切体虚之人、高热之人、久病初愈、妇女产后、老年人、婴幼儿消化力减弱者;

    2.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粳米:唐·孟诜:粳米不可同马肉食,发瘤疾。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王盂英: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薄荷糕】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薄荷糕 小编为您整理薄荷糕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美食特产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