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美食特产榜 > 正文

博斯腾湖鲤鱼

时间:2023/10/7 17:25:01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博斯腾湖鲤鱼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斯腾湖水域特产,在博斯腾湖完全自然生长时间不低于3年,纯野生的生活环境和博斯腾湖清澈宽广的湖水造就了博斯腾湖其优良的品质特征。博斯腾湖鲤鱼的特点是鱼体体态修长,腹部平缓(繁殖季节雌鱼除外),鳞片金黄,体色鲜亮,尾鳍、臀鳍淡红,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而醇厚。
  • 分类: 鲤鱼
  • 产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斯腾湖水域
  • 口味/口感: 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而醇厚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博斯腾湖鲤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斯腾湖水域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博斯腾湖水域辽阔,水质好,饵料丰富,适宜鱼类生长繁殖。湖内生长有池沼公鱼、鲤鱼、草鱼、鲢鱼、赤鲈等32种人工放养和自然繁殖的淡水鱼类品种,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有机鱼生产水面。

博斯腾湖出产的乌鳢、鲢鱼、鳙鱼、鲤鱼、池沼公鱼、赤鲈、鲫鱼、青虾、草鱼等九个水产品种和大湖区10万公顷水域分别通过国家有机鱼产品和产地认证。

博斯腾湖鲤鱼在博斯腾湖完全自然生长时间不低于3年,纯野生的生活环境和博斯腾湖清澈宽广的湖水造就了博斯腾湖其优良的品质特征。鱼体体态修长,腹部平缓(繁殖季节雌鱼除外),鳞片金黄,体色鲜亮,尾鳍、臀鳍淡红,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而醇厚。

2013年11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博斯腾湖鲤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品质特点

博斯腾湖鲤鱼味美体健,是食补食疗的佳品。鲤鱼的蛋白质不但含量高,而且质量也很高,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并含有能供给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人体所需元素。

鲤鱼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胆固醇,鲤鱼食部每百克蛋白质17.6克,脂肪4.1克,维生素A25微克,核黄素0.09克,尼克酸2.7毫克,维生素总E1.27毫克,钾334毫克,镁33毫克,锌2.08毫克,硒15.38毫克。氨基酸含量完全。

生长环境

地理环境

博斯腾湖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泊,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天山南坡焉耆盆地的东南部,是一个山间陷落湖,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

博湖县深居内陆,位于大陆中纬度、焉耆盆地东南部,四周高山环绕,春季气温多变,干旱少雨,夏季干燥炎热,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蒸发量大,全年多晴日,光能资源丰富,日照时数高。

由于天山对北方冷空气的阻挡,加之受博斯腾湖水调节,与周围地区相比,有气候温和,热量适中,干热风少,空气湿润之特征,从而形成独特的中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具有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等较为优越的气候条件。

生态优越

博斯腾湖由天山融雪水汇集而成,水质清澈洁净,沿湖四周没有任何污染源,透明度由湖西向湖心逐渐增大,平均透明度为200至222厘米之间,湖水为硬水。

湖区气候湿润、光照条件好,全年多晴,气候干旱少雨,平均日照率达67%至68%,七八月平均气温22.8℃,高温不超过38℃,平均水温23℃,热量丰富,四季分明,春季升温迅速,秋季降温较快,春温高于秋温,是各种动植物生长的佳境。

据悉,博斯腾湖约有浮游植物种类113种,浮游动物种类达147种,底栖动物种类7种,水生植物20种,覆盖率达到30%左右。优良的水质和丰富的饵料生物资源,为有机水产品繁衍生息提供了优越的自然资源环境。

养殖环境

博斯腾湖位于焉耆盆地东南面博湖县境内,水域面积居中国第九位,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吞吐淡水湖。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湖泊,水流平缓,湖底平坦,底质硬,水体中生长有丰富的饵料生物。

湖区东西长55千米,南北宽25千米,总面积1646平方千米,由大、小两个湖区组成。它既是孔雀河的源头,又是开都河的归宿。年平均径流量33.4亿立方米,湖水总容积96立方米,平均水深7.5米,最深处达16米。

西南小湖区由16个小湖群组成,面积446平方千米。湖面水域浩大,湖边有近2%的缓坡,拥有长2000米、宽160米的沙滩,湖底呈浅碟形,适宜适宜各种名优水产品的养殖。

生态养殖

博斯腾湖每年3月1日至6月20日为全湖禁渔期,禁渔期间禁止一切捕捞作业;在博斯腾湖开都河及深入博斯腾湖半径两千米范围内的水域和博斯腾湖西泵站引水渠口深入湖区半径一千米范围内的水域为常年禁渔区,永久性禁止一切捕捞作业;严禁电鱼、毒鱼、炸鱼和密网目围网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捕捞行为;严禁底拖网作业、水下采砂和围湖造田行为,保护渔业生态环境。

作为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博斯腾湖鱼苗入湖后,不投放任何人工饲料,全实施“人放天养”,完全自然生长时间不低于3年,保证了水产品的绿色有机成分。纯野生的生活环境和清澈宽广的湖水,造就了博斯腾湖鲤鱼和草鱼优越的品质特征和野生鱼的“野性”与“野”味。

增殖管理

鱼种来源:产地范围内博斯腾湖鲤鱼原种自然繁殖。

饵喂:产地范围内放养不投喂,食用自然水体中天然饵料。

生长保护:博斯腾湖每年3月1日至6月20日为全湖禁渔期,禁渔期间禁止一切捕捞作业;在博斯腾湖开都河及深入博斯腾湖半径两千米范围内的水域,博斯腾湖西泵站引水渠口深入湖区半径一千米范围内的水域为常年禁渔区,永久性禁止一切捕捞作业;严禁电鱼、毒鱼、炸鱼和密网目围网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捕捞行为;严禁底拖网作业、水下采砂和围湖造田行为,保护渔业生态环境。

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生产情况

2013年,博斯腾湖鲤鱼年产量300多吨,年产值近1000万元,特级产品市场价格可卖到每千克60元,休渔季节,常常有价无鱼。

荣誉认证

2013年11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博斯腾湖鲤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历史渊源

博斯腾湖的渔业历史久远,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了渔业活动。

据博湖县志,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给汉武帝的奏议中称博斯腾湖为“秦海”,《西汉·河水注》称为“西海”。《汉书》载有“焉耆近海水多鱼。”

《隋书》载,博斯腾湖有“鱼、盐、蒲、苇之利”有“鱼两种,大者可逾十筋”。

唐代,称为“鱼海”。

明代,称“焉耆海”。

清中期,始定名为博斯腾湖。“博斯腾湖”为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译音。此地当时为蒙古族的游牧地,湖东部有三道海心山站立于湖中,当地人称它为博斯腾淖尔,意为天海、大海。清代肖雄《西域杂叙》记载:新疆有水之处大半有鱼,鱼之大小视之水之大小也,最大而多能有远供邻境者惟哈喇沙尔一处。

博湖渔业的发展,经历了捕鱼生产从小到大,养殖事业从无到有,鱼品种类从少到多,渔产量逐步增长的过程。

自20世纪60年代,新疆水电局即开始进行“北鱼南调”的移植工作,将北疆布尔津及额尔齐斯河的一些特有鱼种贝加尔雅罗鱼(地方名小白条)、拟鲤(中白条)及银鲫移植博斯腾湖,同时也夹带来了赤鲈(地方名五道黑)。相继又移入鲤鱼等鱼种;从阿瓦提渔场引入草鱼及白鲢;从长江流域引入花鲢;从太湖引进太湖银鲫;;从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引进白鲫夏花;从额尔齐斯河移植引入东方真鳊鱼、圆腹雅罗鱼、银鲤,后又引进大规格东方真鳊鱼种及亲鱼。同时,连续15年,在县大河口养殖场每年培育150万尾鱼苗投放于大湖水域及小湖水域,湖区鱼类种群结构发生变化,产量逐年增加。

后又从浙江舟山群岛引进沼虾、青虾种;引进黄蚬、紫贝浮萍、秀丽小白虾,放养于特热特诺尔、达乌逊两养殖场及大湖水域。从浙江杭州引进河蚌;从上海崇明区引进中华绒蟹苗。到20世纪80年代末,博斯腾湖中已有25种鱼,鲫鱼、鲤鱼、草鱼、贝加尔雅罗鱼(白条)、赤鲈(五道黑)等成为湖中主要经济鱼类,而博斯腾湖业已成为新疆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爱吃不胖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博斯腾湖鲤鱼】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博斯腾湖鲤鱼 小编为您整理博斯腾湖鲤鱼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美食特产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