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美食特产榜 > 正文

艾粄

时间:2023/9/26 4:02:49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艾粄是广东客家清明节吃的传统美食,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粄”为客家方言里各类糯米、粘米糕点的通称,艾粄因一般在清明期间制作使用,故属于清明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清明粄,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因加有艾草,一般新鲜的艾草煮水后将其剁成泥,倒入糯米粉中,再加入煮过的艾草的水,之后包上自己喜欢吃的馅料,上锅蒸熟就可以了。

  • 分类: 小吃
  • 产地: 广东省客家地区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艾粄,又名艾糍。是广东省客家地区清明时节特有的的应节小吃,属于客家菜,“粄”为客家方言里各类糯米、粘米糕点的通称,如萝卜粄、仙人粄、艾粄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种,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

价值功效

艾粄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

有消食健胃,散寒除湿,消肿散结,平喘、镇咳、祛痰、护肝利胆的作用。

制作方法

和面

1、艾草洗干净,放锅内加水煲烂,煲时加碱水,加适量油。

2、煲烂的艾草捞起,沥干水,放砧板上剁烂,或放搅拌机内搅烂。

3、然后在艾草内加糯米粉和粘米粉和成面团。

肉馅

1、猪肉剁烂,加盐、淀粉、五香粉、蚝油搅匀。

2、冬菇放热水内浸发,去蒂剁粒。

3、冬笋剥壳,切厚片,放清水内浸泡,中间换几次水,然后放锅内加水煲开,再过清水去涩味,剁成粒状。

4、把冬菇粒、冬笋粒放肉馅里搅匀。

糖馅

1、花生仁炒熟,去衣,碾碎。

2、白芝麻炒香。

3、椰蓉烘香。

4、混合加白糖搅匀。

成型

1、将面团分成小剂,分别包入肉馅和糖馅(形状自定)。

2、蒸碟内铺上纱布,把艾粄放上去。

3、锅内放水烧开,放入艾粄,蒸18分钟左右。

4、然后用油在外面涂一层即成。

历史渊源

清明节制作艾粄,是流传于客家地区上千年的习俗。“粄”为客家方言里各类糯米/粘米糕点的通称。艾粄因一般在清明期间制作使用,故属于清明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清明粄。

清明粄包括“艾粄”、“田艾(鼠曲草)粄”、“苎叶粄”等。每年清明节,清明时节,人们在外出祭祀、踏青时便会采摘些鲜嫩的艾叶、鼠曲草、竺叶、鸡矢藤和使君子等用于制作各类清明粄。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一书中记载了寒食节食品“青隋饭:杨桐叶、细冬青,临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谓之杨桐饭,道家谓之青精饭、石饥饭。”

明郎瑛在《七修类稿》卷四十三提到寒食节吃“青团子”。“这种青团子是在糯米中加入雀麦、草汁舂合而成,馅料多为豆沙或枣泥。

放入蒸笼之前,先以新芦叶垫底,蒸熟后色泽翠绿可爱,又带芦叶清香,是很受欢迎的清明节食品。”

艾草制糕点是广泛流行于我国客家地区、江浙地区、福建地区及潮汕,江浙地区称“青团”,粤东及台湾客家地区称“艾粄”,粤北及江西地区一般称“艾米果”或“艾糍”,闽南和潮汕地区称“艾粿”。

各地的制作方法及相关习俗都大同小异,甜馅或咸馅、清蒸或煎炸的食用方法各有千秋。

江浙一带通常包入豆沙馅或其他甜馅制成团状;而客家人一般将艾粄压成扁圆状,甜味为主;江西地区喜欢裹肉馅并且捏成饺子形。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爱吃不胖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艾粄】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艾粄 小编为您整理艾粄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美食特产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