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美食特产榜 > 正文

大路黄花

时间:2024/11/25 8:24:07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大路黄花,重庆市璧山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壁山区是重庆黄花莱栽培历史上记载较早的地区。据原璧山县志记载,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黄花由外地引进,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大路黄花花蕊由最先引进时的四雌一雄改变为六雌一雄,因而又名“七蕊黄花”。大路黄花花蕾长,花蕊七根,鲜品肉质肥厚、嫩黄、清香;干品长条形、浅黄色,香味浓郁、口感回甜。
  • 产地: 重庆市璧山区
  • 农产品标志产品编号: AGI02575
  • 农产品标志证书持有者: 重庆市璧山区大路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 农产品标志登记年份: 2019年
详细介绍

品质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

大路黄花花蕾长,花蕊七根,鲜品肉质肥厚、嫩黄、清香;干品长条形、浅黄色,香味浓郁、口感回甜。

内在品质指标

大路黄花每100克干样品大路黄花中,蛋白质含量>10.5克,可溶性糖为>0.35%,脂肪含量1.5-2.2克。

生长环境

土壤地貌

重庆市璧山区地处川东南平行褶皱区,属华蓥山脉向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由温塘峡背斜构成东山,沥鼻峡背斜和花果山背斜构成西山,包围全境。大路的土壤分五大类、十七个土属、六十个土种,水稻土面积大,占总耕地的70.01%,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力强,pH值在5-7.5左右,适宜大路黄花种植。

水文情况

重庆市璧山区主要河流有璧南河、璧北河和梅江河,县境内流域面积913平方千米,境内长度147.8千米。璧南河、璧北河起源于大路,大路境内流域面积25平方千米,境内长度17.5千米。根据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6-2000)判定,大路黄花种植范围水质的综合污染数为2级,属清洁水源,适宜大路黄花种植。

气候特征

重庆市璧山气候属长江上游亚热带湿润区,四季分明。最热为7、8两月,平均气温28.3℃;1月最冷,平均气温7.2℃;年平均气温18℃;年地温平均值19.5℃。年日照1376.1小时。霜期迟,无霜期平均为337天。年平均降雨量1051.2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1%。大路街道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旱、夏热、秋迟、冬暖、无霜期长以及风速小、湿度大、云雾绵雨多的特点。大路街道地区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3.0℃;年平均降雨量1047.9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179.3小时;年平均风速1.6米/秒;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无霜期337天,该气候条件利于大路黄花生长。

制作方法

1、产地选择:大路黄花种植区域海拔高度在600-800米之间,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2、品种选择:大路黄花是璧山区当地特产的地方品种。

3、生产控制:大路黄花生产过程必须执行《大路黄花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

4、生产管理

4.1地块选择:大路黄花种植宜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有机质含量丰富的保水保肥能力强的沙壤土、壤土或粘壤土。

4.2整地开厢施基肥:定植前7-10天,1.3米开厢,以深沟高厢栽培,整地、打窝,每亩施腐熟人畜粪1000千克,堆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氯化钾10千克。将肥料与窝内土壤混均后再定值。

4.3适时定植:在花蕾采毕后到冬苗萌发前均可定值。挖苗分苗时应尽量少伤根,边挖苗,边分苗,边定值。

4.4合理密植:一般亩栽2000-2500窝,每窝定值2个分蘖。

5、田间管理

5.1追肥:一年追肥4次,4月上中旬施萌芽肥,6月上中旬施催薹肥,8月上中旬施催蕾肥,9月上旬施展叶肥。催薹肥宜重施,每亩可用尿素10千克、硫酸钾1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以促进抽莛和花蕾形成。

5.2培土:栽植2年后,每年应做好培土,促进根系生长。

5.3病虫害防治: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物理、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中耕除草,及时摘除病残体,清洁田园,并集中无害化处理。田间挂黄板诱杀蚜虫。

6、采收:根据市场需要和生育期及时采收。采收必须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大路黄花适宜采摘的花蕾从外观上看个大饱满,质地松,花嘴欲裂未裂,色泽发黄。每隔2-3天采收1次。每天采摘应在上午5-10时为宜。采摘时,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花柄,从花蒂和苔梗连接处轻轻折断,边采摘边装在篓内。

7、加工:大路黄花的加工按顺序分蒸制、干燥、分级、包装四道工序。

7.1蒸制:先将鲜黄花放在筛里,每个筛放5-6千克,厚度12-15厘米,要求中间略高,四周稍低,呈馒头状,再将中间轻扒个凹,要装得蓬蓬松松,以便受热均匀,成熟度一致。装好后,把筛放在蒸房里,关上门,灶生火。通过锅里的水产生热气,来提高蒸房的温度,当温度达到70-75℃时,维持3-5分钟即熟。

7.2干燥:蒸好的花蕾,最好保持原状,不要立即出筛,如果筛少周转不开时,也可将花蕾顺倒在晒席上凉过心,但不要将筛反倒。这样再摊晒时,就不易发馊、变形、干后条子直粗、味道好,把筛放在阴凉通风处1-2小时,利用余热进一步熟透熟匀,使表皮上的糖分收敛转化,熟度均匀,色泽美观。然后将凉过心的黄花菜均匀地摊在苇席上,每天翻动1-2次,第一天要用双席对翻。即用一个空席盖在晒床上,夹住翻转,既快又不粘席,花蕾干后粗直不弯曲。尚未半干时不能手翻,以防干后卷曲,一般两天即可晒干。晒好的菜用手握不发脆,松手后自然散开。

7.3分级:一等菜为色泽金黄,油性大,条子长、粗壮均匀,少量裂嘴不超过1厘米,无霉变、无杂质、无虫蛀。二等菜为色泽黄,油性中,条子粗壮均匀,少量裂嘴不超过1.5厘米,半截轻油条不超过5%,无霉变、无杂质、无虫蛀。三等菜为色泽淡黄,油性少,条子细短,裂嘴多,半截油条菜不超过10%,无霉变、无杂质、无虫蛀。

7.4包装:将分好等级的黄花一根一根捋直,采取100克、150克、200克、250克、300克、350克、400克、450克、500克包装,然后10袋成箱,发往各地销售。

生产情况

2006年,原壁山县大路黄花种植面积达667公顷,总产量达1240吨。

2018年,壁山区大路街道大路黄花种植面积达3000亩。

荣誉认证

2019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大路黄花”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历史起源

壁山县是重庆黄花莱栽培历史上记载较早的地区。据璧山县志记载,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黄花莱由璧山中医何吉甫从外地引进,在大路镇火石村(今大竹村)试种,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当时主要作药用。

20世纪30年代,大路黄花在长江中下游沿岸城市及南洋都有销售,产量已达4万千克。

改革开放(1978年12月)后,原壁山县比较重视黄花莱的生产。

进入21世纪,大路黄花已被作为原壁山县经济的主要经济作物来发展。

2002年,原壁山县举办第一届黄花艺术节,黄花产业开始进入较快的发展轨道。

2018年,壁山区推广大路黄花品牌化、产业化、集群化发展的道路。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大路黄花】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大路黄花 小编为您整理大路黄花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美食特产榜 更多内容